營銷已死,有事燒紙
羅輯思維的老板羅胖,每天堅持60秒的語音分享,堅持了整整10年。
受他的鼓勵,我也想做一件堅持的事情,每天分享一段有關營銷、品牌、管理的內容。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,做一個有營養的小連載。
曾經,這個連載想堅持一年,寫滿365篇。
曾經,為了每天一篇的出品,持志如心痛,堅持每天晚上睡覺前朋友圈分享。很多朋友是私下見面的時候,都會提到有關注。有時編號跳過了,還會有朋友專門發私信來提醒。有點暖心,也有點感動。
在堅持了171天之后,我的想法有了變化。重新思考,有了新的認知。
因為,有個最好的朋友告訴我:我的分享,很多都是過去的案例。時代在變,人不能活在過去的氛圍里,曾經地產圈的那些榮耀和高光,都是時代的饋贈,我們只是紅利時代的幸運兒。在那些豬都能飛上天的風口上,在那些閉著眼睛買房就會漲的時代大潮里,我們那些所謂的案例,不過是術,不是道,更不是心。
我們曾為舉辦了一場熱鬧的產品說明會,自鳴得意。我們曾為開盤即清盤,而沾沾自喜。我們曾為年銷售幾十幾百上千億,自我感覺牛逼無比。我們曾為了一句廣告語一個飛機稿,而覺得找到了熱銷的秘訣。我們曾面對鏡頭,面對媒體,面對同行,侃侃而談,指點江山,激揚文字。
而今時今日,當年房地產的高光時刻已經過去,當年占據百強富豪榜單的地產大佬們,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。老百姓迷信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,像肥皂泡一樣破滅了。
而我們仍然沉迷其中,是不對的。這些只是戰術、技術。很難說是營銷之道,經營之道。更別說是心之所在,心之所向。所有這些,都是自我營造的幻象。容易蒙蔽我們的雙眼,讓我們走不出過去的光環,倒不空杯中的水,放不下心中的自我,也看不到未來的坎坷和苦難。
如果不是房地產呢?換到其他行業,比如快消品行業?汽車行業?我們還能如此成功嗎?是時代造就了我們?還是我們造就了時代?答案是不言自明的。
失去了經濟增長和人口增長兩大動力,明星企業老板紛紛命運跌宕,明星經理人紛紛黯淡無光。
也許,這世上本就沒有強人,只有智者。
也許,高歌猛進的時代,一去不復返了。未來,是低調潛行的時代,是喧囂營銷退場的時代,是經營邏輯回歸的時代,是尋找創業初心的時代。
我一個87年的朋友,從童裝廠設計師做起,有了一定工作經驗開始借錢創業開廠,十年不到,全國數百家連鎖門店,資產數億,卡上常備數千萬,沒有貸款,一年自己開銷不超過8萬塊。不抽煙不喝酒不應酬不買名牌,每天都在專研業務,思考經營增長,樂在其中。
我認識的一個美業高管,名校哲學專業,在頭部美業企業,沉淀了二十年的經營管理經驗,取得了成功后,果斷辭職創業,創辦管理咨詢公司,以陪跑模式,為中小美容院發展壯大賦能。一場小范圍的分享講座,立刻征服了好幾個事業有成的連鎖美容院老板,要請他做企業教練。行程排得滿滿,連吃飯都在談工作。他的智慧和能量,投入的狀態,令人折服和敬佩。
我認識的另一個創業朋友,疫情前開了近10家連鎖實體門店,三年艱苦支撐,苦苦煎熬,不斷收縮,疫情后僅剩3家。我跟她聊起,以為會倒一肚子苦水。但她卻告訴我,現在的她比任何時候都踏實和強大。感謝口罩帶給她的磨難,讓她回歸了理性,夯實了團隊,找到了短板,也理清了經營的思路。對于未來,她是樂觀的。度過了最困難的日子,未來,再也很難把她打趴下了。
類似的案例,我身邊還有很多。每每與他們交流,我都會隱隱覺得,自己曾經那件看似華麗的皮袍下,藏著許多虱子——我們曾經引以為豪的戰績,在他們面前,實在不值一提。
我看到身邊做得比較好的朋友,都是非常低調質樸、正念善行。在他們身上,看不到尖銳的棱角、浮躁的氣息、高談闊論的見解。更多的是柔軟的身段,打不死的堅持,樂觀進取的心態。他們不太談營銷的技術,都是在談經營的邏輯,談創業的初心。
我朋友說,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。
地產經理人都是打工思維。而創業者都是老板思維。他們之間的區別是,打工思維永遠在外部找原因:行業的問題,公司的問題,項目的問題,團隊的問題。而老板思維就是一個,這是我(面臨)的問題,沒有退路,只能向前。我是怎樣,團隊就是怎樣。心在哪里,也許出路就在哪里。
至此,我眼中的營銷,不再是那么性感,也不再是決定企業成功的唯一——只有上升到經營層面,去看營銷,才能看的更清,走的更遠,理解得更深刻,執行得更到位。
煙花易冷,眨眼間,桑田又變回了滄海。
智者說:悲觀者正確,樂觀者前行。如果出發的方向就錯了,那走多遠都是謬誤。而方向如果是正確的,那么,多慢都是在進步。就像跑馬拉松,每一步,都算數。
下一篇: 文旅項目運營的奧秘全在這